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需深入贯彻“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医药作为产业经济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福祉。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医疗健康从长周期来看是最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产业赛道之一。目前,国内的新药研发高度同质化、商业化能力较弱,且在支付改革深化、国际关系变革、投资热度降温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创新药赛道的优胜劣汰更加趋于明显。“内卷、创新、出海”成为了本次会议提及最多的关键词。那么,怎么才能迎接挑战,实现破局,就成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需要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2023年4月24-25日,“第五届医药创新生态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馆召开,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齐聚一堂,以“正向淘汰&创新求真 研发聚焦与商业转化的二元竞争”为主题,从医药行业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商业化模式、行业政策、投资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01
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创新”成为药物研发破局的关键
“研发驱动,生态共建”是大会的标签。研发是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博士通过分析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现状和态势,认为我国新药研究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研发新药不但数量有所增长,创新水平、临床意义和价值也得到国际认可。“创新”是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但我国创新药物存在基础研究力度不够,原始创新待进一步加速的问题。对于现状,陈院士提出六条加快创新药发展与原始创新的核心关键举措:第一,完善我国药物创新体系定位和布局,更加重视前瞻性、战略性新方法、新技术、新策略;第二,加强基础研究,主动对接科技前沿新突破,开拓新药研究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第三,加强多学科多技术方法的交汇融合;第四,关注国际前沿热点,发挥我国特色优势;第五,加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物研发攻关;最后是进一步完善原创新药(first in class)监管审评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先生在报告中也认为我国基础研究能力需提升,且研究成果转化能力需加强,才能促进新药的创新发展。同时提出,我国整体临床研究能力需进一步增强,提升转化医学能力促进新药研发源头创新。
02
百济神州全球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先生就百济神州的出海经验为例,分享国际化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是是产品的差异化,最好的是first in class,最差也要做到me better,更好则是泽布替尼best in class。其次是时间的差异化,需要企业快速行动,争做“前三”。第三是多维度的差异化,由于人种的不同,临床多中心,临床试验本土化十分重要。第四是组建团队本土化,快速在当地组建团队。第五是递交资料与体系要符合当地要求。同时,吴晓滨先生希望中国创新药企业联合起来,走出一条路,未来让中国创新药进入东南亚,进入“一带一路”国家,那么,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制药版图将会发生巨大的颠覆。
百济神州全球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 吴晓滨
同样地,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连山先生在分享中也指出,中国的本土药企要想取得更好的竞争优势一定要国际化。对于处在转型中的传统企业,要巩固优势领域,打造特色产品管线,并进军新领域。如果传统药企自主出海还存在一定困难,想要走国际化路线国内外同步研发,可以从实现并购或对外许可着手,进而服务全球患者。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张连山
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房健民先生在讨论中也提及到,中国的生物制药真正创新成功最后还是要在国际化上成功。能够成功国际化,这样才会走出目前国内“内卷”的困境。但是,在内卷的状态下能够脱颖而出,这一点对我们研究型为主的公司也是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难的要求,是对团队本身创新能力的考验。但是不能盲目的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品种和企业要有国际化的潜力,国际化的本质是商业化的战略。
和黄医药资深副总裁崔昳昤女士认为,出海是所有创新药企业的愿望,也是目标,中国市场是有限的,如果有能力有机会企业一定要选择出海。先与跨国公司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为企业以后出海的整个进程、为团队的国际化思维和能力奠定基础。出海过程当中要知己知彼,对于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包括对于国外环境要充分了解,要出海的企业应该是在国内市场上首先站稳脚跟,练好水性以后再做好准备出海。
03
新技术不断突破,CGT或成肿瘤细胞最强杀手
在“抗肿瘤药物论坛”及“免疫及基因治疗论坛”上,院士及各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也分别分享了擅长或正在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及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先生分享题为《合成免疫学与NK细胞治疗》的报告。其中详细地阐述了NK细胞的特点及智能化NK细胞的思路及方法。合成免疫技术将决定细胞治疗竞争最后的赢家。NK细胞智能化、可控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田志刚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斌先生以《FOXP3+调节性T细胞亚型与免疫疗法》为题,分享其在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成果。
其他诸如纽欧申医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申华琼女士分享了基于AAV基因治疗罕见病如渐冻症的最新思考及进展;上海优卡迪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俞磊先生分享了新型LNP体内靶向CAR-T技术探索的进程;博生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林先生分享对于实体瘤CAR-T产品研发的难度及进展。他认为对于实体肿瘤来讲,肿瘤微环境,肿瘤抗原异质性是最大的挑战,等多家企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享。
04
大数据创新药迈向新阶段及人工智能,助力
对于人工智能在药物的研发是否会产生革命性的颠覆,陈凯先院士认为人工智能不论在早期药物发现,还是在临床试验的风险预测等多个应用场景都将发挥作用。应加快多学科领域的合作,联合推动技术的开发与实现。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先生认为未来是否能快速运用人工智能于创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可能会极大程度影响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主任认为我觉得人工智能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未来的新药开发如靶点选择方面一定会崭露头角。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先生认为一定要把握人工智能的机会,结合自己的产业落地点,切忌盲目才能获得较大回报。
圆桌讨论:从零到一,中国医药原始创新的未来
原标题:【内卷、创新、出海——第五届医药创新生态大会围绕创新药全产业链特点展开探讨】 内容摘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需深入贯彻“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医药作为产业经济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福祉。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22234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